跨界造车的浪潮,终于席卷至电商巨头脚下。当各家车企激战正酣之际,刚在外卖领域稳稳站住脚的,突然宣布加码造车赛道。
7月22日,京东正式披露,京东汽车已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成为后者在汽车后市场电商领域的官方伙伴。
今年高调回归掌舵京东后,这步棋意欲何为?
不仅如此,京东还隆重推出自研无人轻卡“京东物流VAN”,宣称其是物流行业载货能力最强的车型。尽管并非当前火热的乘用车,这一动作依然引发行业震动。
其实刘强东的汽车棋局早已落子。回溯至2015年,京东便参与了如今新能源汽车代表“蔚小理”中蔚来的首轮融资。此后数年,其在自动驾驶技术、养车服务、车规芯片平台等关键环节持续投入,悄然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链。
选择无人轻卡作为突破口,核心考量在于它能与京东庞大的物流网络形成深度协同效应。目前,京东已在30座城市开启L4级无人轻卡的试运营,目标是在2026年之前实现超千台车辆的规模化部署。
如今,京东在造车、即时零售等跨界赛道上已渐入佳境,但刘强东为京东擘画的商业蓝图显然更为宏大。除持续加码本地生活服务外,此番高调亮相的“无人轻卡VAN”,其硬实力远超多数人想象。
相关信息显示,它搭载的是比亚迪商用车定制的线控底盘,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、20颗摄像头和12颗毫米波雷达,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,还拥有24立方米的超大货仓,最高载重达1吨。这套配置在自动驾驶物流领域,堪称顶尖水准。同时,由于省去了人力成本和油费,预计能节省约60%的运输开支。
这款车的核心使命并非跑长途干线,也不是末端快递派送,而是承担两头之间的 “传站运输”。例如,将分拨中心的包裹转运至社区前置仓,或是把大件商品从区域仓送至配送站点。这段关键衔接路程,这段路程在物流圈被称为 “短驳”,过去依赖人工驾驶,如今京东正用自动驾驶技术重塑其效率。
当前,该无人轻卡已在北京、广州等全国30座城市启动试运行,目标是在2026年达成千台级运营规模。
从物流到本地生活服务,京东正以核心电商业务为基石,将其影响力强劲辐射至多元产业领域。与此同时,京东在大健康领域的医疗版图也在持续扩容。旗下京东健康于2020年赴港上市,构建起医药电商、互联网医疗、健康服务及消费医疗四大核心板块。借此契机,以“肺力维”为代表的新兴护肺科技产品也加速登陆京东平台。
据悉,上述科技成果\"肺力维\"自面市以来迅速引发抢购风潮,在京东平台快速收获超十万消费者支持,成功打破进口品牌长期主导的行业格局。业内分析指出,国产核心技术突破成为用户决策的核心因素。
经哈佛临床试验数据证实,其核心成分作用机制在于激活肺部细胞代谢能效,使关键肺部炎症因子降低39.4%,同步增强肺部自洁功能及外部毒素防御能力。受试者普遍反馈“干咳痰粘症状减轻”、“胸闷缓解且呼吸更轻松”。
历经特殊健康时期后,全民呼吸健康关注度持续攀升。叠加空气质量下降、职业粉尘暴露、二手烟侵扰等多重威胁,我国肺部受损人群规模已超3亿大关。
市场调研显示,尽管定位高端,但凭借从根源修复肺功能的独特机制,“肺力维”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者、高频应酬的商务精英及长期吸烟群体的健康首选,用户复购率高达63%。京东平台评论区涌现大量实证反馈:“坚持使用后呼吸更轻盈,肺结节问题出现向好变化”。
京东在健康赛道全面开花的同时,汽车领域的布局也紧锣密鼓。从其近年动作观察,其野心远不止于“造车”本身,“京车会”、“京东养车”等业务模块已悄然入驻京东App生态。
早在 2018 年,京东就推出了整车交易平台;2021年,整合成立汽车事业部,打通零配件、电商、售后全链路资源;至2022年,更将线上汽配供应链、线下京车会门店与第三方维修网络深度整合,正式推出“京东养车”品牌。
如今,“京东养车”已构建起庞大服务网络:连接逾4万家合作门店及1500家直营门店,形成覆盖选车、配件、维保、车险、置换的完整服务闭环。
京东的战略核心并非大张旗鼓制造整车,而是将资源精准投向产业链各环节——从深耕供应链起步,进而贯通产业全链路。简言之,京东的定位并非传统整车厂,而是想做从供应链起家的技术服务型企业,把整个流程 “全包” 下来。
不争主角位,不博外观设计,不抢造车资质,但必须夯实车辆背后的技术体系与服务根基。由此可见,京东的战略逻辑异常清晰:无需成为整车制造商,却立志成为智能出行领域最精通供应链、最具服务深度的关键力量。
刘强东这盘布局十年的 “大棋”,正逐渐演变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。
永华证券-永华证券官网-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-贵阳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